前情提要:
上一集分享了,因為COVID-19疫情的關係,為了能讓小朋友有正當的休閒活動,我重新回鍋了『田宮迷你四驅車』的世界,
且介紹了當初如何入坑與建議新手起步的盒車選擇,今天要延延續這個話題,我們來參加比賽吧!
機緣:
2021年6月,就在開始玩了兩個禮拜的新手肥包,且採購了一些擴充套件之後,一則臉書社團的訊息吸引了我的注意:
心裡想著!沒錯啊!四驅車就是要比賽的啊!現在改了車只能在自己家的小跑道玩,乾脆把我這兩週學到的知識都用下去,看看能不能得個名次吧!
就這樣,我開始準備起這場比賽了!
壹、準備工作:
一、車輛選擇:
為了參加這次比賽,我準備投入10台戰車備戰,最後選出6台有戰力的車子參賽,
我搜尋了各大網路賣場,並把採購重點分為以下3點,且依照順序篩選:
1. 殼蓋:最好是軟殼的設計,因為重量最輕,如果找不到軟殼就必須為最低趴,且用料最少的硬殼。
2. 底盤:目標放在 FM-A, MA, VZ,MS等四種底盤上為什麼呢?因為FM-A & MA 兩個基本都有配置煞車(FM-A在前、MA在後),且MA & MS 底盤都為雙頭馬達,動力傳導比較直接,而選用VZ最主要就是認為最新的底盤,且重量輕。
3. 輪胎:中徑胎,且胎皮是超硬胎以上的硬胎,讓轉彎的抓地力降低,過彎性能會提升。
依照上面的選擇我選出了以下10台車,以下依照底盤類別來排序(VS, VZ, MS, MA, FM-A):
VS底盤
No.1「TAMIYA 95337 1/32 FIRE DRAGON CLEAR SPECIAL(POLYCARBONATE BODY)PC軟殼」
選這台車的原因是重量非常輕,整輛完成品貼完貼紙不含電池只有69.3g,缺點就是導輪是ABS的簍空前導輪,如果撞了一定歪的,後面也沒有兩層導輪,重心也比較高,穩定性可能不佳,
也沒有煞車,沒辦法確保落地前的姿態,但輪胎是普通大徑窄胎,輪胎是硬胎,較普通胎不易彈跳。搭配的是4.2:1的尺比,搭配大徑胎的結果就是加速度好(彎速),但尾速(直線速度)可能不足。
VZ底盤
No.2「TAMIYA 95130 1/32 NEO-VQS (VZ CHASSIS) JAPAN CUP 2020 (POLYCARBONATE BODY) PC軟殼」
選台車的原因一樣,很輕啊!噴完漆貼紙貼完,70.3g不含電池,
缺點就是沒有煞車,在坡度的速度可能太快,沒辦法確保落地前的姿態,重心低,
但輪胎是普通中徑窄胎,輪胎是超硬胎,較硬胎更不易彈跳。搭配的是3.5:1的尺比,這是尾速(直線速度)最高的設定,但會變成加速(彎速)不足。
No.3「TAMIYA 18096 1/32 DUAL RIDGE Jr. (VZ CHASSIS) 」
噴完漆貼紙貼完,75.5g不含電池,同上面的NEO-VQS一樣
缺點就是沒有煞車,在坡度的速度可能太快,沒辦法確保落地前的姿態,重心低,
但輪胎是普通中徑窄胎,輪胎是超硬胎,較硬胎更不易彈跳。搭配的是3.5:1的尺比,這是尾速(直線速度)最高的設定,但會變成加速(彎速)不足。
MS底盤
No.4「TAMIYA 95571 1/32 EXFLOWLY POLYCARBONATE BODY SPECIAL (PURPLE) (MS CHASSIS) PC軟殼」
噴完漆貼紙貼完,82.7g不含電池,雙頭馬達車最大的優點就是少了傳動軸,動力輸出更直接
缺點是前後導輪都是ABS的簍空前導輪,如果撞了一定歪的,後面也沒有兩層導輪,穩定性可能不佳,重心很低,沒有煞車,在坡度的速度可能太快,沒辦法確保落地前的姿態,
但輪胎是普通中徑窄胎,輪胎是超硬胎,較硬胎更不易彈跳。搭配的是3.5:1的尺比,這是尾速(直線速度)最高的設定,但會變成加速(彎速)不足。
No.5「TAMIYA 95572 1/32 RAYVOLF POLYCARBONATE BODY SPECIAL (LIGHT BLUE) (MS CHASSIS) PC軟殼」
這台車後來買了但是沒有完成,所以不知道真正的重量是多少,雙頭馬達車最大的優點就是少了傳動軸,動力輸出更直接
缺點是前後導輪都是ABS的簍空前導輪,如果撞了一定歪的,後面也沒有兩層導輪,穩定性可能不佳,重心很低,沒有煞車,在坡度的速度可能太快,沒辦法確保落地前的姿態,
但輪胎是普通中徑窄胎,輪胎是超硬胎,較硬胎更不易彈跳。搭配的是3.5:1的尺比,這是尾速(直線速度)最高的設定,但會變成加速(彎速)不足。
MA底盤
No.6「TAMIYA 95571 1/32 THUNDER SHOT Mk.Ⅱ RED SPECIAL (MA CHASSIS) 」
因為MA本身就比較重,貼紙沒有貼完,只是簡單上漆貼了一張貼紙,93.8g不含電池,雙頭馬達車最大的優點就是少了傳動軸,動力輸出更直接
重心低,有原裝煞車,但輪胎是普通大徑窄胎,輪胎是硬胎,較普通胎更不易彈跳。搭配的是4:1的尺比,搭配大徑胎的結果就是加速度好(彎速),但尾速(直線速度)可能不足。
No.7「TAMIYA 95533 1/32 TOYOTA GAZOO Racing TS050 HYBRID 2019 (MA CHASSIS) (POLYCARBONATE BODY) PC軟殼」
上完漆貼完貼紙,88.4g不含電池,雙頭馬達車最大的優點就是少了傳動軸,動力輸出更直接
重心低,有原裝煞車,且輪胎是普通中徑窄胎,輪胎是超硬胎,較硬胎更不易彈跳。搭配的是3.5:1的尺比,這是尾速(直線速度)最高的設定,但會變成加速(彎速)不足。
No.8「TAMIYA 18652 1/32 TOYOTA GAZOO Racing TS050 HYBRID (MA CHASSIS)(POLYCARBONATE BODY)PC軟殼」
一定有人覺得奇怪,我幹嘛差不多的車買兩台,其實是因為我給兩個兒子選,他們兩個都要一台這個車,也還好有當初這個決定,這台車是這次比賽的第三名喔!
上完漆貼完貼紙,89.4g不含電池,雙頭馬達車最大的優點就是少了傳動軸,動力輸出更直接
重心低,有原裝煞車,且輪胎是普通中徑窄胎,輪胎是硬胎,較普通胎更不易彈跳。搭配的是3.5:1的尺比,這是尾速(直線速度)最高的設定,但會變成加速(彎速)不足。
No.9「TAMIYA 18656 1/32 Roborace DevBot 2.0 (MA CHASSIS) 」
這台車後來沒有完成,所以不清楚重量,好啦!其實是為了帥才買的啦!哈哈哈!
雙頭馬達車最大的優點就是少了傳動軸,動力輸出更直接
重心低,有原裝煞車,且輪胎是普通硬胎,較普通胎更不易彈跳。搭配的是3.5:1的尺比,這是尾速(直線速度)最高的設定,但會變成加速(彎速)不足。
FM-A 底盤
No.10「TAMIYA 18714 1/32 MACH FRAME (FM-A CHASSIS) 」
上完漆貼完貼紙,84.9g不含電池,前置車的優點就是重心在前,落地前的姿態會比較靠前,再加上這台車是前驅車殼面積最少,最低趴的,
而且這台車有個特別的前煞車,可以反裝,增加上坡與下坡的煞車力道,且重心低,
然後輪胎是普通中徑窄胎,輪胎是超硬胎,較硬胎更不易彈跳。搭配的是3.5:1的尺比,這是尾速(直線速度)最高的設定,但會變成加速(彎速)不足。
以上就是10台這次賽前入選的車子,下集將介紹這些車輛的整備,敬請期待。
圖片&資料來源:TAMIYA JP